迎党代会 | 上外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守正传承、创新引领,构建日语专业“金课”体系
发布时间:2021-09-28  浏览次数:847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为总结发展经验,凝聚发展共识,引领未来发展,特推出专题系列报道。

守正与传承:构建日语专业“金课”体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创设于1959年,经过60余年的建设,形成了内部教学资源和外部效应均为国内一流的有效、成熟的日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2007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6年,包括日语专业在内的我校外国语语言文学学科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2020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依托涵盖日语语言、文学、翻译、文化、经济、社会等全方向领域的高水平师资力量,专业建设目标定位为:打造中国一流、在东亚地区和世界享有良好声誉的日本学高端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和一流日本国别区域研究机构。

而成为一流专业建设重要支撑的则是数量丰富、优质内涵的课程体系,目前,开设各类专业课程和通识类课程达到102门,除传统优势学科的语言、文学以外,还包括翻译、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多个方向,在国内各大高校日语院系中首屈一指。近年来更是在新文科建设中,守正创新,打造出一批能够引领上海乃至全国日语专业发展的示范性课程,以这些课程为基础,构筑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的“金课”体系。

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金课”体系主要包括五大课程群:“日本语言”课程群、“日本文学”课程群、“跨文化”课程群、“翻译”课程群、“国别与区域”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相对独立,同时又与其他课程群相互联系。

目前关于新文科建设的研究与成果可谓相对丰富,但缺少对课程体系建设观照的现状,上外日语专业以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口,构建涵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五大方向的课程体系,理清各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各门课程互联互通,相辅相成,即以语言类课程为基础,通过文学课程进行深化,而跨文化课程则突出运用,依托翻译类课程进行实践,进一步通过国别区域研究课程实现拓展与融合,从而使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联动,有效支撑新文科背景下一流专业的人才培养。

创新与引领: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建设的上外方案

为了构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国家一流、乃至世界一流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不可或缺的根本。上外日语专业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探索出了“融”“跨”“承” “新”的路径。

所谓“融”,就是打破课程体系内部壁垒, 打通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界限,重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逻辑,改变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的关系,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一体化设计,从而打造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水平人才。

所谓“跨”,就是不拘泥于外语学科与专业内部,而是拓维增效,主动纳入人文社科、乃至理工科的逻辑思维与技术手段,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尤其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改造既有的课程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跨”对于外语专业而言,也意味着跨出国门,发挥外语专业国际化教育优势,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全球话语体系方面,将教育教学纳入社会服务和国家战略中,从而实现学研用的联通。 

所谓“承”,就是不能颠覆传统外语学科专业的教育理念和传统,而是继承和发扬专业传统和特色,总结日语专业教育的上外经验、上外模式和上外道路,进而在地区、全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所谓“新”,就是创新已有的外语教育方式,使外语教学符合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金课”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并不只是立足于专业建设或者学科建设,而是具备更大的格局和视野。